城市道路交叉口(以下简称路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承担道路车辆、行人流量汇集及方向转换的功能,路口范围内瞬时流量集中、交织冲突点多、驾驶任务复杂,是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和事故多发区域。路口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直接决定了整条道路乃至城市路网的服务水平。可以说,影响城市路网服务水平的最大因素在于路口,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的最大难点也在于路口。因此,对路口进行精细化设计、优化和治理,并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合理设置交通管理设施、设备,科学划分路口内各种交通方式的通行权,是实现城市路网运行安全、有序、高效的必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做实、做精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范化、交通组织精细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智能化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
为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水平,以点带面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精细治理专业化能力的提档升级,2022年5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精细治理提升工作方案》中,从开展基础摸排分析、规范完善设施设备、优化交通管控方案、强化执法管理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路口基础台账、深化数据分析应用、规范设置交通设施、完善路口智能设备、改善安全通行环境、合理优化交通组织、精细信号控制策略等12项具体要求。城市路口精细治理提升工作部署以来,全国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完成了25.6万个路口的基础信息摸排,治理完成了5600余个问题突出路口,重点打造了3200余个精品样板路口,总结推广了400余个典型治理案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拓展城市路口精细治理工作成效,努力破解城市交通精细管理难题,2023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深化城市道路交叉口精细治理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深化城市路口精细治理工作。该工作方案从健全完善路口基础台账、分类确定路口治理策略、集中整治问题隐患路口、重点提升关键控制路口、创建打造精品样板路口五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划分路口类别、建立路口问题清单、分类制定治理重点、改善路口通行环境、提高通行供给能力、协调联动信号控制、规范完善管理设施、设施设置人性化、设备应用智能化、信息管理数字化等16项具体要求。
路口精细化治理成效明显
路口是实施交通管控、规范通行秩序、提高通行效率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针对路口排队长度过长、交通秩序混乱、信号灯配时不合理、通行效率低、车辆或行人通行不便利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围绕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组织管理、信号配时调整、行人过街优化、交通数字化治理等综合措施,开展路口精细化治理和优化调整,形成了一系列较为通用成熟的技术方法、经验做法和标准体系。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将交通安全作为改善治理的首要目标。无论是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还是在交通治理层面,在确保交通管理设施完备的前提下,各地着手合理有序分配路权,使车辆、行人安全便捷通过。如在行人过街方面,通过增设行人安全岛、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人行横道做降坡处理等,让有特殊需要的行人更加方便出行,在当前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趋势下,交叉口治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在非机动车过街方面,各地通过路口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将非机动车道路口和路段有效衔接,设置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明确非机动车道通行时间和空间。在细节处理方面,充分考虑通行车辆的运行轨迹,确保车辆有足够的运行空间,为减少“内轮差”导致的交通事故,对大型车辆通行量较多的路口彩色铺装右转危险警示区。
更加注重基础工作,将问题突出路口作为化解矛盾的重点。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全面排查城市路口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路口基础台账,明确治理目标,通过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将反映问题较多的路口作为重点摸排治理对象,分类制定针对性治理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逐个路口、逐个要素制定问题隐患路口治理方案,优先治理安全隐患突出的路口。对高峰时段流量集中、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秩序管理难度较大、安全隐患突出的路口,实施“一点一策”重点治理。组织采集路口交通流量、违法行为、事故频次、拥堵指数等多维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和评判规则,对路口安全通行开展评分赋色。有的城市还将路口治理延伸到城市路段的出入口,实现路口信息全要素信息化管理。
更加注重科技支撑,将智能化、数字化作为路口治理的有效支撑。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一步提升交通流检测设备设置率和完好率,推进路口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联网,提升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能力。充分利用多源交通数据,开展流量、流向、运行状态等分析,强化基于数据分析的问题诊断能力,为优化管控方案提供支撑。深化利用边缘计算、数据融合等技术,实时汇集和处理路口视频、雷达、地磁、线圈等多源感知数据,助力提高路口管控时效。探索运用信息化系统对路口改造设计、方案实施、评估分析、日常监测等工作,开展全流程数字化跟踪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数据支撑路口交通安全隐患预警、交通流溯源研判、交通措施匹配分析、优化方案决策等工作,提高路口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更加注重专业精神,将技术力量充实到精细治理全过程。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引入社会力量、编制技术手册、下发典型案例等方式,对不同规模城市、不同类型路口进行分类指导,提升治理科学化专业水平。成立由科研单位专家、系统业务骨干为成员的专家组,加强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如北京交管局编制了《示范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指导手册》、天津交管局编制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设计要点》,及时调整、更换不符合规范的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设施,为路口精细治理提升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的典型样板。科学采取道路市政改造、交通组织调整、信号配时优化、交通设施完善、智能设备应用等综合措施开展路口精细化治理工作。结合路口所处区位交通特点,确定不同时期、不同时段控制目标和策略,优化调整路口信号配时。根据路口流量特点,精细划分控制时段和匹配控制方案,优化相位相序、绿信比、周期等参数,提高路口信号控制应用水平。坚持精品思维,结合实际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管理设施齐全、交通特征典型的路口,完善措施、创新手段,优先打造具有推广价值的路口。
持续深化城市路口精细治理
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深化城市道路交叉口精细治理工作以来,全国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既定方案要求和阶段目标,任务贯彻执行迅速、突出治理重点、创新方式方法、组织推动有序,有力带动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为进一步深化城市道路交叉口精细化治理工作,应重点考虑路口治理的系统性、交通控制的协调性、交通组织的集约性以及路口精细化治理的有效性等技术方面。
路口虽然是一个节点,但是在道路网中不是孤立的,不能“独善其身”。路口和路口之间、路口和路段之间,路口的进口道、出口道以及各转向车道之间都存在相互关联关系。一个路口存在问题,其影响范围可能波及扩展到相邻路段及邻近交叉路口。因此,路口的精细化治理应将路口与邻近的接入(开口)一并考虑,建立路口结合邻近接入点共同治理的整体思维,保障车流在道路路网运行过程中保持较长距离的连续性。平面交叉路口的整治改善策略也应秉持“面—带—线—点”的思路,从区域路网的广度解决节点的问题,尤其是主干路大型信号交叉口的整治改善更应如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按照可行性研究—备选方案研究—初步设计—细节设计—监测与追踪—效果反馈等顺序形成闭环。
路口及其邻近范围内的车道设置、路权分配、交通控制是三位一体的,相互协调、不可分割。在车道设置上,路口的上游车道数、下游车道数以及车道宽度应保持一致,导流标线流线顺畅、相互对应。在路权分配上,交叉口范围内的交通设施与交通流线也应协调匹配,包括中央隔离带/栏、车道分隔设施、交通渠化标线、交通岛等,确保向交通参与者传递和提供有效且符合人因习惯的信息。在城市人流量、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地方,车道设置还要通过交通控制调节行人、非机动车流线与机动车流线,确保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的统一协调。
路口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节点,在道路相交的重叠空间内承担着多方向、多转向密集的交通需求,在道路交叉口精细治理中,应秉持集约的交通组织理念,寸土必争、分秒必争。高效利用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空间的功能,有效分配给不同流向的机动车等候或通行,合理施划左转待行区、直行待行区,长距离转向施划导流线引导通行。对非机动车、行人的过街科学施划慢行等候区、非机动车等候区或行人专用等候区。高峰时段优先保障主要交通流向的通行时间、非高峰时段优化信号控制、减少各个方向的等候时间,兼顾效率与公平。
目前,道路交叉口精细治理的成效评估主要通过设施设置率、设备联网率等进行精细化治理有效性的评价,缺乏对治理效果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和评价机制。加强道路交叉口治理效果的综合量化评估对于道路交叉口治理效果反馈、推动治理深化等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估应将各类交通方式的通行情况纳入考量,尤其是非关键性交叉口应将慢行交通的通行优化作为评价重点,注重量化指标与改善目标的一致性、指标权重与指标提取的有效性,加强治理效果的定期评估与监测。另一方面道路交叉口的精细化治理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优化完善,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建立闭环的工作模式,持续解决还未解决的交通问题,持续提升城市道路交叉口治理的工作效能。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3年第10期
本版编辑:赵曼
校审:李秀菊 李佳芯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