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4
06-03
交管动态
打印
访谈|文明交通 守法于行
文|本刊记者 李佳芯 图|被采访者提供

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推进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营造文明的交通环境,需要有“良法”可依。当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主体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律的指引、教育作用被充分发挥,文明交通新风尚逐渐形成。文明交通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能折射出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养和对法律的恪守与践行。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斌。


本刊记者:道路交通安全法自施行至今已20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它将如何与文明交通建设与时俱进?


胡斌:道路安全、驾驶规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我最大的感触。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社会关注度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经过20年的实施,其核心规则已经成为民众的基本行为规范,民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从实践来看,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和最高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提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管理秩序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0年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机动车保有量、公路通车里程均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趋于平稳。成绩的背后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力支撑,以及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艰苦奋斗。

文明交通,既需要交通道德,更有赖于法律的保驾护航。法律以强制性、权威性和明确性为文明交通提供刚性约束和指引。从立法角度促进文明交通的关键是法律应当与时俱进,回应现实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文明交通建设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公众法治意识的提高,以及如网约车、自动驾驶等新交通业态不断涌现,对现行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规范传统道路交通行为,对违法、不文明交通行为形成有效约束的同时,应注重对新兴交通业态、新交通技术的监管;另一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法应当关注路权合理分配、监管数字化等问题。此外,人工智能将在道路交通执法中得到更充分的运用,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技术的异化,实现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文明与公众权益保障的平衡,是道路交通安全立法与研究关注的重点。


本刊记者:执法是保证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当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执法能力,实现良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胡斌:执法是个系统工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具有案件量大、涉及面广、非现场执法与现场执法并存等特点。严格规范高效公正文明的执法是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文明水平的关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执法能力:第一,树立和严格落实“执法为民”“依法执法”的理念,以科学的理念引导规范高效的行动。第二,优化道路交通领域的执法规则,为执法提供更加科学的规则和约束。特别是完善道路交通领域的各类裁量基准,防止“小过重罚”“畸轻畸重”情况的出现。如针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多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推出多项柔性化、人性化执法举措,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容错时间,避免简单地“一抓了之”“一罚了之”,让交通管理有法度又不失温度。第三,全方位提升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执法的关键在人,因而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并将依法行政作为执法人员的底线要求。第四,科学审慎引入技术性监管。技术监管手段可以提高监管效能,辅助执法人员更好的执法。但技术监管手段的引入要科学适当,并且运用技术性监管手段时应当注重对公众合法权益的维护。第五,加强执法监督和保障。执法监督体现内部的法制审核、上级机关的层级监督和外部的媒体监督、司法监督等。执法保障方面,应当为执法人员提供充分的执法保障,保证执法效能。


本刊记者:文明出行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对于进一步深化全民文明交通理念,增强全民安全守法出行意识,您有哪些建议?


胡斌:全民文明交通理念的深化、安全守法出行意识的提升,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齐抓共管。首先,通过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约束,督促交通参与者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文明的重要性,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其次,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团体等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大力传播“自律、包容、礼让、文明”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不断推进文明交通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向交通参与者普及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倡导安全文明出行。再次,运用新技术加强对交通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以共享单车为例,为了治理乱停乱放共享单车的问题,共享单车企业和当地政府合作,设立电子围栏系统,确保使用者停在指定地点,从而有效治理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最后,加强对文明守法行为的奖励。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行为的引导可以分为制约和激励两个层面,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是制约,但激励同样不可或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励认真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的交通参与者。

此外,外在的规则只有内化为交通参与者认识上的自觉和高度的认同,才能有效转化为文明的行动。各项措施的制定与落地都应以此为判断标准,使交通参与者以践行文明交通理念、遵守交通法规为荣、为乐,摒弃交通陋习,共树交通文明。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4年第5期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