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3
11-06
交管动态
打印
交通沙龙 | 改善交通环境 治堵更有“数”
文|本刊记者  李佳芯 图|由受访者提供

时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智慧交通带来的方便和快捷:随时了解、动态掌握交通拥堵等信息,通过手机App选择最优行驶路线等。《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交通要全方位向“数”融合。在此背景下,面对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日渐增大的出行压力,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通行环境,让群众出行更有获得感,仍是当前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领域科研工作的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恩建。


本刊记者:您认为,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治理?


姚恩建:交通拥堵问题本质上源于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在需求端,一是机动车保有量及使用率迅速增加,导致城市道路交通出行需求持续增加;二是出行需求在空间上过度分离,在时间上则过度聚集。在供给端,一是断头路、不当的出入口等道路基础设施以及不合理的交通组织等限制了路网的承载能力;二是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不足、运营组织模式单一,与轨道交通站点间换乘衔接仍有待提高,导致整个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还不够理想;三是多模式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服务的水平尚待提升,也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治理交通拥堵的本质是缓解需求与供给的冲突。在需求端,一是通过政策调控,减少机动车保有量与使用,引导绿色出行;二是优化用地布局,打造功能综合、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出行便利的职住聚集体来推动城市职住平衡;鼓励错峰出行,以缓解出行需求在时间上的过度聚集。在供给端,一是聚焦交通拥堵点症结,通过打通断头路、优化路口、完善交通设施等手段,将“堵心路”变“舒心路”;二是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支撑的有序衔接、分工明确、相互补充的现代一体化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辅以灵活的运营组织及科学的政策支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三是数智赋能,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推进交通信息实时监测、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提升实时路况查询、出行路径动态规划、公共交通实时拥挤度查询等出行信息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出行体验。


本刊记者:当前,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小切口+微改造”的形式治理交通拥堵。您如何看待?


姚恩建:治理交通拥堵并非只能通过扩路拆迁、大兴基建等大动作,也可以从“小切口”入手,为交通拥堵“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首先,找准“小切口”,撬动“大成效”。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问需于民,获悉交通堵点、痛点,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一路一对策”“一点一方案”,及时疏堵。因此,亟需打通公众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广收民意,及时反馈。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常态性收集交通数据,主动监测、精准定位交通拥堵瓶颈,高效判别交通拥堵时段,多角度分析拥堵成因,加强对常发性拥堵区域的日常管理,提升对偶发性拥堵区域的响应效率,制定对潜在性拥堵区域的风险预案。

其次,实施“微改造”,引领“精提升”。“微改造”是指针对交通治堵中的“小切口”,实施精准化管理,制定精细化方案,由点带线、由线通面,充分挖掘道路交通潜力,提升交通系统整体效能。一方面,通过优化交通信号、路口改造及车道优化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交通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措施,规范车辆行为,均衡交通时空分布。另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交通治堵中的作用,促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准确评估交通状况,及时向公众推送交通拥堵点位信息及推荐出行方案。

目前,各地采取的“小切口+微改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顺应各地不同的交通治堵需求,在短期内以较小的成本缓解交通拥堵。但这种模式本质上仍属于“精准治标”,若拥堵程度较为严重时,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要真正实现交通治堵的目标,仍需“源头治本”与“精准治标”有机结合。


本刊记者: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了新思路。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姚恩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感知、分析、调控、评估等的重要手段,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迅速,也推动了交通拥堵治理的变革与创新。比如,在交通运行监测和感知方面,采集交通流量、交通密度等数据,自动识别交通事件,实时把握交通运行状态。在交通管控方面,通过整合多源交通数据,实时计算城市、地区路网的交通状况,实现交通信号优化和绿波动态控制。

但在交通数据采集和汇聚方面,由于全域、全量、全时的城市交通感知体系尚未建成,数据来源广泛且没有系统性规划,导致数据采集类型、覆盖范围、更新频率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加强系统性规划,促进智能交通建设的数据采集由碎片化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并加强高新技术在交通感知和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目前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大都在交通特征提取、交通状态感知及交通态势预测等环节,而对交通现象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析不足。今后需强化交通系统方法与大数据方法的融合与机理的剖析,加强大数据的决策性应用,如交通出行决策辅助、交通管控决策辅助等。

此外,随着数据资源的大量汇聚、整合共享,延伸出了一系列数据安全相关问题。建议构建更开放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结合交通管理业务需求,拓展交通大数据应用场景,实现对城市交通全面、实时的感知、认知、预测、优化、指挥和控制。同时,构建稳定完善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来规范交通大数据应用行为,保护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3年第10期

本版编辑:赵曼

校审:李秀菊 李佳芯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