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会同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保险等部门推动农村交通安全协同共治,着力破解农村交通安全难题短板,取得良好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地区道路基础条件较差、车辆安全性能较差、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差、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仍亟需解决,且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出行特征更加复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全国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部署各地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党政领导下的综合治理、协同治理,以现代化治理方式破解深层次难题,全力为农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以责任体系为根本点,推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一是要大力推动加强顶层设计。用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大兴调查研究的有利契机,开展农村交通安全专题调研,全面摸清本地农村交通安全的实际状况和新问题新趋势,向党委政府报告,推动出台指导性文件,建立完善责任体系。二是要大力推动明责履责尽责。用好中办国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安委办、道安办等议事机构作用,健全交通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建立党政领导赴交通事故现场制度,压实县乡行政首长责任。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平安中国、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实绩考评,推动党政“一把手”“驻村第一书记”等领导干部加强统筹指导,压实相关部门监管职责,构建“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大力推动事故追责问责。用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机制,对较大以上事故以及涉及务农务工出行的典型责任事故,深入开展责任倒查,严格溯本追源,推动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倒逼领导干部和企业落实交通安全责任。
以力量建设为关键点,推动发挥协同共治合力。一是要发挥专业力量优势。加强农村地区交警中队规范化建设,大力推动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管理专业化水平。统筹城乡警队警力分布,固化完善城市警力向农村倾斜的机制,组织支队、大队在现有机动大队、中队的基础上,组建实体化运行的流动执法队伍,将勤务重心转向管理薄弱的农村地区,提升见警率、管事率。二是要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作用。会同保险部门深化警保合作“两站两员”建设,建立完善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劝导工作规范化、实效化。积极推动管理力量融合,实现劝导员与农村护路员、农机服务员、乡村振兴队等力量融合发展,专群结合加强交通安全劝导管理。三是要推动形成长效机制。探索接地气、有实效的劝导管理模式,开展劝导员专业培训,促进提升劝导能力。
以劝导管理为发力点,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提质增效。一是要在分级分类管理上再加力。坚持“研判引领”的理念,全面排查农村“问题人、隐患车、危险路”以及交通管理弱项短板,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分析辖区违法多发、事故易发的重点农村,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勤务部署和劝导安排,突出重点区域风险防控。积极配合交通运输、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务农务工群体出行保障,着力解决农村群众集体出行难题。二是要在防控体系应用上再加力。依托科技手段创新勤务模式,在农村地区重要通道深化防控体系应用,及时预警拦查重点违法车辆,特别要针对集成指挥平台预警的严重疲劳驾驶货车、涉嫌“两违”车辆,严格落实预警查缉机制,动态消除风险。融合集成指挥平台、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建立信息推送机制,在路面预警拦查违法的同时,组织劝导员精准上门溯源,源头劝导警示相关人员。三是要在重点违法管控上再加力。紧盯面包车、货车两类重点车,狠抓超限超载、“两违”、疲劳驾驶等重点违法治理不放松。结合辖区农村出行特点,聚焦本地易肇事肇祸违法,科学开展“执法月”等长期性执法活动,始终保持严管高压态势。
以隐患治理为切入点,推动提升道路安全保障水平。一是要算好隐患治理“经济账”。积极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加大农村道路隐患治理投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风险。与保险部门密切沟通,阐明道路隐患治理对于压降交通事故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共享事故多发路口路段信息,争取保险部门投入隐患治理,共同在重点隐患的“小成本”治理中取得减少伤亡的“大回报”。二是要持续推动隐患“减存量”。会同交通运输部门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认真组织开展普通公路安全隐患突出点段治理攻坚项目,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交通安全警示提示水平,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重点隐患治理上,抓好“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三是要坚决防止隐患“增新量”。积极主动参与农村道路工程规划、建设、验收,推动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新改扩建公路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培养一批隐患排查治理骨干力量,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开展项目验收,严把审核关口,对存在隐患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已经治理的隐患开展“回头看”,用专业性提升话语权。
以宣传教育为落脚点,推动普及农村交通安全文化。一是要深化宣传方式创新。大力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积极推动“一块宣传栏、一个大喇叭、一组宣传标语”等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内容,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覆盖面,针对一老一小、务农务工群体,以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潜移默化提升宣传效果。二是要深化宣传警示行动。持续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将典型事故案例以及“两违”等严重违法案例制作成图文、视频资料,通过各类媒介广泛传播,加大警示曝光力度。三是要深化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农村文化与交通治理相结合,赋予交通安全宣传新的内涵,推动列入村规民约、道德公约。持续推动交通安全文化融入校园启蒙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教育,落实交通安全进课堂、进教材,促进“小手拉大手”,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交通安全法规入脑入心,养成自律自觉。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3年第6期
本版编辑:赵曼
校审:李秀菊 李佳芯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