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App一键“召唤”,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旋即驶来,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后自行离去……如科幻般的出行场景,在重庆已成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近年来开始竞逐自动驾驶产业赛道,从道路测试、载人测试、示范运营等多个阶段展开了探索。前不久,重庆永川区更是率先破局,发布全无人商业化政策,允许全车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运营。
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运营破局
充分的测试验证,是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重庆立足汽车产业基础和丰富的道路场景,持续打造自动驾驶“路测”高地。
早在2018年,继北京、上海之后,重庆就率先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合法“路测”,持续吸引知名企业来渝开展测试验证、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进程。
政策创新也在持续推进。近期,重庆市永川区印发《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允许获得资格的示范应用主体开展车内无安全员的远程测试、示范和商业运营,并向提出申请的百度公司发放了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
业内认为,重庆永川开启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意味着当地已率先对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终极业态进行探索,而这或是整个产业面向全无人商业化布局的起点和转折点。
记者了解到,作为获得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资格的企业,百度“萝卜快跑”8月起在永川区正式开启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百度“萝卜快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萝卜快跑”在重庆永川30平方公里的运营区域内,投入了5台ApolloMoon极狐版无人车,路线双向长度为40公里,推荐上车点10个以上。
自动驾驶车辆上不再有安全员,如何来确保安全?百度智能驾驶运营管理部资深高级专家吴琼解读说,百度“萝卜快跑”将通过单车智能、监控冗余、平行驾驶和安全运营管理体系等多重措施,保障无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的安全运行能力。
“依托单车OS、车辆泛感知系统及车辆决策系统、车路协同系统等,可确保车辆能识别道路环境,能分析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并做出合理的规划,从而保证行驶安全。”吴琼说,此外百度还推出了异常监控系统和平行驾驶舱,前者将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就会启动保护系统,让车辆缓慢刹车,或停靠到路边;后者则基于5G基建环境搭建,安全员可在远端实时观察车辆的运行状态。
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会在永川188公里路线范围内投入更大数量、更多车型的无人车,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出行服务。
车联网先导区加快建设
业内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将不局限于车辆本身,而是车、路、人、环境之间实时动态的交互联动。“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的车路云协同发展模式,将支撑中国汽车产业和智慧城市的变革。
多地持续开展的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则承载了这一重任。其中,车路协同则是车联网建设的关键。
在重庆举办的2022智博会上,一个车路协同沙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公交车在交叉路口500米外提供自身位置等动态信息,主动向前方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机发出优先通行请求;系统研判决定“红灯截断”或“绿灯延长”,让公交车优先通行……
“这个沙盘展现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是西部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缩影。”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车联网项目负责人表示,沙盘根据重庆山地城市特色及复杂道路交通,动静结合具象展示智能网联应用场景。
记者了解到,作为西部第1个、全国第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加快建设。
据介绍,该项目结合汽车产业基础和山城复杂道路交通特征,构建了丰富实用的车联网应用场景,目前立项项目涉及区域580平方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双向128公里示范道路和近百公里城市示范道路、产业园区示范道路,实现了信号灯绿波通行、行人过街检测、无人环卫清扫等30余种车联网应用。
“聪明”的车,也开始驶上了“智慧”的道路。记者在两江新区礼嘉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项目运营区域看到,L4级自动驾驶巴士能安全执行进出公交港、路边停靠、变道超车、识别障碍物、识别交通信号灯等;同时巴士还可与路段中的车路协调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提前感知路网中的交通信息,提前规划和决策,还能将车路协调的信息,通过车端传递到后向车辆,从而保障更安全的运营。
“项目示范运营以来,共计投入5辆自动驾驶巴士,开展全年365天运营,已安全接待千多名试乘乘客,对各类交通场景的从容应对,体现了目前L4级自动驾驶巴士的科技水平。”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礼嘉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项目覆盖商业区、生活区、文旅休闲区、公交地铁换乘站等典型城市场景,自动驾驶已融入重庆百姓常用的交通出行中。
而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两江新区已改装100余辆智慧公交车并投入运营,市民在车内可观看到红绿灯倒计时等车联网服务信息,出行体验感大大提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网/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作品(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10-671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