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2
03-14
行业动态
打印
“智慧交通”助力昆明缓解交通拥堵最新推荐
车流量大时,隔离栏会自己“变”出一条车道

车流量大时,隔离栏会自己“变”出一条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点精准上图定位,方便交警快速处理;警力可按拥堵重点、安全黑点精准投放……这些细微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畅通了昆明市交通大循环。

2020年,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以下简称“昆明交警”)探索智慧化转型,从传统的经验决策向数字决策转变,向科技要效能,提升了交通管理的精准性,优化了群众出行体验。

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在交通潮汐现象较明显的路口设置“潮汐车道”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智慧大脑让交通管理更精准

据了解,截至2022年1月20日,昆明市共有机动车3167878辆、驾驶人3868955人。面对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群体,单纯依靠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交通管理需求。2020年10月,昆明交警启动“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建设,依托科技手段的加持,从交通态势感知、集成指挥调度、综合勤务管理、数字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

昆明骑警正在巡逻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解决交通拥堵、处理交通事故是公安交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比如,点击这里查看此处警情,报警信息显示白色商务车与电动车相撞,无人员伤亡。我们就会安排附近执勤民警前去处理。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发现警情主要依托群众报警,这种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的一个短板是交警对路面的感知能力比较差,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及时发现路面上什么地方发生了拥堵、什么地方发生了事故。“现在通过‘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的建设和一些辅助系统的集成,可以快速地感知路网的拥堵情况、拥堵点、拥堵程度等,同时还可以针对交通事故的具体地点精准进行上图定位,方便出警人员快速找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提高处置效率”。

昆明交警正在执勤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此外,“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在指挥调度、交通拥堵数据分析等方面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警力的精准投放提供了依据。比如,在对历史警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拥堵高发时段、警情高发区域,昆明交警指挥中心就可以根据“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精准部警。

昆明交警对道路交通进行研判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不过,造成交通拥堵有规划层面、建设层面、管理层面和城市历史原因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个“大脑”再聪明也只能优化交通管理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科技赋能让出行体验更优化

聪明的“大脑”不仅为交通管理者带来了工作上的更多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群众的出行体验。

昆明骑警在道路上执勤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市内道路方面,同比2020年,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16%的城市拥堵下降,昆明拥堵降幅位居全国前列。

整个交通管理实际上依托于两方面的手段,一方面是传统的交通管理和交通治理手段,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发现事件的时效。另一方面,在诸如交通拥堵等问题上可以进行前期数据精准化分析,提升发现问题的效率,逐步改善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

昆明一十字路口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比如,昆明交警通过信号自适应、设置交通信息诱导屏、“绿波带”等手段,有序引导车流。而潮汐车道的设置则更具科技感。昆明交警依托“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对路口实时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在交三桥路口南口设置了“潮汐车道”,根据车流的不同情况进行变换,车流量大时潮汐机器人会“变”出一条车道,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昆明交警正在办公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电子板显示出交通指示后意味着潮汐车道开始工作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此外,昆明交警还推出应急保障服务,围绕交通管理机构与出行民众,在宏观交通感知、事件信息发布和警民互通等多个日常工作环节提供立体的交通场景应用,为群众提供了暖心服务保障。例如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管制、施工、气象灾害等状况时,一线交通管理者可通过“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将交通事件信息通过网络路况平台进行实时发布,确保信息精准触达出行民众。群众在进行路线规划时就会智能避开事故路段,在导航过程中,也可通过语音播报和交通实况聊天室等多渠道获取事故或路况实时信息。

潮汐机器人正在工作云南交警总队供图

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手,“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正逐步发挥应有作用。从目前整个智慧化的建设成效来说,昆明交警主要集中在“情指勤督”和以指挥调度为主的体系建设,下一步整个指挥交通体系要逐步往数据智慧化分析、决策支持数据化方向发展。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网/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作品(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10-67152962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