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秉持“民心至上、服务为本”理念,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核心驱动力量,深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聚焦夯实根基、“量”解民意、助企惠民、防控风险四个关键维度,全面构建车驾管工作现代化警务新格局,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优质便民车驾管服务品牌。自2007年起至今,昆明车管所已连续17年、共计11次获评“全国一等车辆管理所”。
车管所民警为群众详细介绍业务办理重点
化解纠纷 构建车驾和谐之态
昆明车管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方法、新路径,推行“控增”与“优处”并重、“治标”与“治本”并行的工作措施,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车管所立足服务实战要求,依托昆明交警“两微一抖”平台推送业务资讯,发布政策调整、业务变更通知等信息,引导群众通过窗口、自助终端、“交管12123”App等多渠道办理业务,有效缓解群众排队问题。建立“一检一听一谈”廉政监督机制,健全“举报投诉周分析、月研判”“信访案件层层包保、一案一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一事一议”“车驾管业务全量回访、不满意回溯”四项制度,定期编发《投诉、信访类典型案例汇编》《业务风险和监管措施梳理汇总》,强化投诉举报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不断提升工作质效。近5年来,群众投诉举报逐年下降。
针对群众诉求,车管所按照“一案一策、包案到人”原则,坚持政策解释和用情沟通并举,总结运用“聊家常、找话题,拉近感情;谈工作、谈业务,建立信任;听诉求、接苦水,获取理解;讲情况、消误解,找准出路;明措施、定期限,解决问题”五步沟通法,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对症下药”,调整优化部分业务办理流程,建立专门的跟踪档案对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评估,从而解决群众疑难问题,满足争议背后的实质诉求。
优质服务 深得民心有口皆碑
昆明车管所聚焦民生所需,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公安交管“放管服”各项便民利企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基础上,持续优化、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解民忧举措,努力提高群众心中的“满意平均分”。
为铸就“快速办理”的服务标杆,车管所积极推行“先设先办”,优化窗口服务,简化办牌办证条件程序,精简申请材料,全面推行“一次办”“马上办”“一证通办”“一窗通办”,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2024年以来,创新“免交证、办成事”政务服务模式,为无法提交身份证明、委托书原件的境外中国公民办理驾驶证业务;全市19个摩托车考场实现考生一日内完成考试、领证,便利农村群众摩托车驾照就近考试领证;对二手车出口企业实行“一快三专”模式(快速通道,专人对接、专人导办、专人办理),有效缩短业务办结时间。
车管所积极推动“互联网+车管服务”模式,持续拓展“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覆盖面,梳理多项车驾管业务进驻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派出所开办车驾管业务。引入、投放、管理自助终端服务设备400余台,遍及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直属办证大厅、派出所、便民中心等场所,群众可通过“交管12123”App、自助终端服务设备等方式实现车驾管业务线上与线下服务无缝对接。2024年以来,群众依托自助服务设备办理车驾管业务170余万笔,通过“交管12123”App办理各类业务340余万笔。同时,车管所坚持在数据共享、部门共治、渠道拓展、流程优化上下功夫,构建“警邮”“警企”“警医”“警法”“警政”等车管合作体系,不断优化、创新便民利企新举措,达到了减负担、降成本、促发展、惠民生的效果。车管所推出“警法”合作,目前有16家法院可代办查封、解封业务和推出小、微型载客汽车网上预约检验+免费“交钥匙”便民工作;依托“警邮”合作,共同开发“车易抵”平台,方便群众办理机动车抵押登记业务。
强化监管 构建规范稳固之基
昆明车管所坚持把强化监管作为驱动正规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按照“查问题、堵漏洞、建机制”的思路,不断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为昆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形成“全面规范”的良好格局,车管所坚持多维监管,严把机动车、驾驶人准入关,创建完善“1488N”监管模式,建成1个车驾管综合业务监管中心,细化梳理车驾管七大类105项风险监管点,依托“公安交管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执法监督大数据平台、机动车和驾驶证业务监管平台”4大平台,组建“业务回访岗、分析研判岗、巡查检查岗、考试监督岗、查验监管岗、检验监管岗、合成指挥岗”7个业务抽查岗,运用“音视频巡查、业务抽查、业务回访、分析研判、实地明察暗访、预警调查处置、业务溯源、数据建模”8种监管方式,对全市车驾管服务站、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驾驶人考场、县级车管所等N个重点场所进行全业务、全渠道、全流程监管。
车管所持续深化重点车辆、驾驶人基础数据“日查日通报、周查周提示、月查月考核”制度和重点数据“建立清单、考核销号”制度,坚持数据分析研判和路面设点拦截无缝结合的查处模式,消除交通安全隐患。2024年以来,共计清除各类重点隐患车辆61.03万辆。同时,深化重点企业风险排查,建立运输企业风险信息预警项目分析统计模型,靶向精准排查企业风险项目信息24.63万条,将全市822家重点道路运输企业纳入管理重点,通过每月通报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联合治理、进行警示约谈,实现源头管理精准彻底,以群众安全感检验事故源头防范成效。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5年第3期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