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5
03-04
交管动态
打印
访谈|“数智+共治”同筑平安高速公路——访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支队长闫春雷
文|本刊记者 李佳芯 通讯员 胡跃庭 图|杭州高速交警提供

杭州,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我国东南部交通枢纽。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每逢节假日,车流量较大。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杭州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到95.6万辆次,最高峰日流量突破132万辆次。在此背景下,杭州高速交警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突破口,以“七大机制”为抓手,立足数智赋能,奋力打造“共治警务”平安高速杭州样板。近3年,辖区伤亡人数年均下降25%,事故数量稳步下降。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支队长闫春雷。


闫春雷支队长向乘客宣讲交通安全知识


本刊记者:为了防范化解交通安全风险,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杭州高速交警出了哪些实招?


闫春雷:高速公路是事故防控的“主战场”。近年来,结合杭州市路网结构复杂、流量大等高速公路管理特点,杭州高速交警坚持“主动警务”靠前预防理念,深入实施事故防控“七大机制”。

警情处置慢一秒,安全隐患多十分。占道事故现场快处快撤是防范化解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杭州高速交警积极探索警情快处快撤机制,开展监控“补盲”、路段“亮灯”系列行动,构建高速交警综合勤务室“大脑”+路面勤务队“手脚”模式,形成8分钟警力快到、15分钟警情快撤等快发现、快处置、快复盘、快整改等“十快”工作模式,占道警情快到率提升了55%,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整体通行效率稳步提高。面对交通拥堵,采取有效响应机制,通过提示性标志、警示性标牌、入口管控、协同处置、主线分流等措施,强化路面动态流量管理,实现拥堵前置预警、提示,重点路段缓行次数和缓行距离明显下降,次生事故同比下降19.6%。在日常管理中,开展重点违法“清雷”机制,聚焦高速公路突出风险和管理薄弱环节,创新空地查处、无人机查处、“海(数据)陆(路面)空(指挥)”技战法,破解高速公路输入型风险防控难题,实现精准查处。立足“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类隐患”理念,集成大数据综合治理,对隐患问题开展路面动态巡逻排查与典型事故“一案一查”,第一时间收集数据,组建团队参与实勘调查,落实深度排查跟进,形成隐患动态清零机制。在施工方面,落实施工全程监管机制,念好“防、排、疏、清、严”五字诀,实行施工单位赋码管理与退出机制,成立施工监管中心和安全学校,创建在线直播端全息动态监管、实时掌握,实现占道施工与主线通行“双向奔赴”。为了给伤者争取黄金救援时间,杭州高速交警建立伤员快治优治机制,主动联合消防、卫健、医疗、交通等多部门,开辟事故伤者优治快治“绿色通道”,年均救治重伤驾乘人员20余人。

与此同时,杭州高速交警围绕交通事故主动防控能力提升,重点抓实服务区“阵地宣”、过境车辆“高频宣”、媒体矩阵“社会面宣”、企业“源头宣”、违法者“接触宣”等“五宣”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如货车驾驶人)在特定季节(如春秋起雾、冬季冰雪)、时段(如晚上10时到凌晨6时、春运)、节假日等驾车出行的常见问题、易发高发违法行为,组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料库,形成宣传教育“私人定制套餐”,切实提高群众安全出行意识。


本刊记者:在构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方面,杭州高速交警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闫春雷:近年来,杭州高速交警立足实战所需,坚持“共治”警务理念,共建“一路多方”高速交警、交通部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等联勤共治评价管理体系。属地9家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派员入驻高速交警综合勤务室,开展合署办公与指挥调度,发挥“大脑+手脚”作用,解决了以往各方沟通信息不准确、指令传达迟缓、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日常开展周例会、月例会等联席管理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科学闭环、限期整改,落实到人、跟踪到事。每逢重要节假日,多方力量编排进统一勤务,实现指挥调度扁平化、应急力量多元化、遇警处置高效化,形成高速公路共治管理“一盘棋”。依托共治共建共管共同体理念,杭州高速交警“情指行”一体化走深走实,高速交警二大队入选了全国公安“情指行”一体化现场教学点。



对于节假日大流量路段管理,杭州高速交警制定“一点一策”疏堵保畅方案,对每条大流量高速公路“把脉问诊”,对“最小作战单元”精准施策,对异常警情及时“吹哨提醒”。支队、大队两级值班领导全程指挥调度,业务部门跟进指导,措施信息及时发布监督,警情流程当日闭环归档,构建“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合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与相邻交管部门(含跨省)组建高地(高速交警、地方交警)联合指挥群,形成“省域共同体”“市域一盘棋”共治新常态,即在大流量路段充分盘活高速路网和地面路网,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在第一时间疏堵保畅,助力人车路和谐有序。

高速公路有别于普通公路,驾驶人的一次疏忽大意都可能成为以命相搏的冒险操作。对此,杭州高速交警推出高速公路安全行车“保命五条”,即全员系好安全带;疲劳分心把命害;行车距离留余地;尾随货车生意外;发生故障或事故,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三个动作必须快。同时,构建以收费站、服务区、智慧岗亭为载体的“宣防超市”“平安驿站”,打造杭州高速交警宣传服务管理一体化,形成“在路上”宣传服务品牌。联动宣传文旅部门打造高速公路非遗文化“共富警务圈”,将非遗文化传承与交通安全宣传融合,推出便民服务举措,实现平安扩容、共富同行。此外,联合社会力量成立“义警”志愿服务队,做强高速公路共治联盟。在节假日大流量期间,联动交通执法队、地方交警等,组建重点收费站“四人保畅”小组,助力群众平安出入高速公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全警实战能力,杭州高速交警推行“黄金15分钟”岗前练兵举措,开展“第二警队”素质提升工程和比武练兵行动。同时,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理念,利用每日上岗前15分钟,由大队干部组训,每天开展针对性培训、学习、复盘、练兵,查漏补缺。


本刊记者:杭州高速交警如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让高速公路通行更加安全顺畅?


闫春雷:近年来,杭州高速交警依托数智赋能,创建杭州市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监测治理系统,实现交通流量趋势、综合警情、勤务指挥、安全治理等10余项内容“一屏”展示,交通安全管理可视可感。

为了让高速公路异常警情发现、调度、处置更精准快速,杭州高速交警创新“四个主动发现”源头共治机制。智能感知,即依托高速路面主动感知体系,对路面异常事件实现主动发现、秒级提醒。平台干预,即依托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货车监管平台、高速公路“哨兵”ETC数据平台等,对车辆异常行驶状态实现主动干预。多维空巡,即依托大队综合勤务室视频巡查、无人机空中巡查、导航平台交通态势巡查,对异常事件及苗头性风险实现主动发现。多元联巡,即高速交警、交通执法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三队”(施救队、预警队、巡查队)人员通过一体化勤务开展路面联勤巡查,综合推进路面异常事件主动发现,实现发现在早、处置在快,辖区异常警情主动发现率保持在85%以上。在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设置施救平台、施救驿站,高速交警和高速公路相关单位施救人员24小时在线,助力出警迅捷。为了提高预警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异常事件引发的次生事故,创新上线“高速安全精灵”安全提醒功能,对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慢行车、急刹车、缓行车流等安全隐患实时在线预警,帮助驾驶人提前获知异常情况。



此外,杭州高速交警开展无人机中队建设,打造出8个“云翼”无人机勤务队,配备专职无人机飞手,开展尾部有效预警、警情撤离喊话提醒、交通违法行为打击、重要路段秩序踏勘等“空警”作业,总结提炼多项无人机警务技战法,持续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效能。近3年,辖区在总流量上升11.9%的基础上,事故起数同比下降8.6%、异常警情下降4.9%。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5年第2期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