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创建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联合主办的2024全国交通安全大篷车“美丽乡村行”巡回宣传活动在上海举行,“文明出行,东方新风”成为此次活动的突出主题,打造文明交通出行新风尚,让全社会共建、共享秩序之美,这是近年来上海公安交警持之以恒、不懈奋进的目标。
交警提醒骑乘电动自行车时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秩序之美:感知于心 自觉于行
近两年,不少自媒体博主对于上海交通文明的称赞帖子“火出了圈”,他们当中有上海的“土著”居民,有偶尔到上海出公差的外地人,也有暂居上海的外国人,虽然他们中不少人“吃”过罚单,但他们却能发现严管之“妙”,发现“守法出行”所带来的“驾驶舒适感”,对上海道路上驾驶人的高素质纷纷点赞。
自2016年上海开展道路交通大整治以来,上海的交通环境产生了极大改观——机动车仿佛没有了“喇叭”,道路上车多却很安静,市区内无车辆鸣笛;“打转向灯”刻进了驾驶人的基因里,转弯打、变道打,在小区里、地库里打;车道交汇处“交替通行”成为习惯,“拉链式”行进成为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斑马线前必礼让,大车右转还会停下来观察清楚再起步;甚至还有些行为并不是法律规定的,如红灯时直行的车辆不占用直行右转车道、左转的非机动车靠左排成“一线”等候……这些是每一个在上海生活的人、每一个到上海的人,都能够切身体会的秩序之美。
当大家享受到秩序出行的美感和舒适度,那么维护交通秩序也就成为每个人自觉履行的责任,上海交警推出的“违法视频举报功能”成为不少驾驶人的“心头好”,尽管举报交通违法没有任何奖励,但市民们对于交通规则的维护坚持不懈。2024年4月,上海交警App融合至上海市“一网通办”集成平台“随申办”,在前期数据融合与平台建设阶段,“交通违法视频举报功能没有了吗?”一度登上热搜,网友们强烈呼吁该功能能够延续,纷纷表示“这对治愈路怒症有奇效”“缓解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上海,维护交通秩序的不只有交警,更有千万个热爱守法有序交通环境的普通市民。
法治之光: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上海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非一日之功,8年来,离不开上海交警日复一日地坚持。让交通管理有法可依,让交通参与者有法必依,上海交警朝着这个目标步步为营。
2017年3月25日,全面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实施,规定了机动车外环线内不得鸣喇叭、机动车不得一次连续变换两条车道、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时不得浏览电子设备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等,为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奠定了法律基础。
随着机动车交通行为的日益规范,非机动车违法现象凸显,2021年5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非机条例》)开始实行,对驾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骑行非机动车时浏览电子设备等行为首次制定了的罚则,并设定了快递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2024年5月10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非机条例》做了修订,并于6月1日起实施,特别对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的经营和销售行为加大了惩罚力度。
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如何做到有法必依是执法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在《非机条例》实施之初,非机动车骑行者的“戴盔”意识还不强,甚至有市民认为“交警查处也就一阵风的事,糊弄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事实却并非如此,上海交警坚持处罚与宣教并行,曾有一名电动车骑行者因“未戴头盔”先后被长宁、普陀、静安等各区交警处罚,同时每名交警都对该骑行者进行了普法宣传,筑牢其安全骑行意识。如今的上海街头,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者寥寥无几,这是严格处罚“管”出来的,也是每一名交警“唐僧式”碎碎念“念”出来的。
道路之畅:精细管理 提质增效
有序通行对于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作用良多,但对于机动车保有量超500万辆、人口密度中国内地城市最高的超大城市上海来说,还远远不够。人多、车多,城市在不断建设发展,交通管理的难度在不断提升,配套的交通管理措施也必须更加精细,并随着城市的变化不断“有机更新”。
优化信号灯配时,增加可变导向车道,设置左转待行区、直行待行区……为了让道路上每一分空间资源、时间资源被充分利用,上海交警近年来持续推动道路“小改小革”,年均治理拥堵、秩序混乱、安全隐患路口300余处。
2024年初,上海交警对沪闵高架龙漕路上匝道附近进行了综合治理。这个位置车流量大,上下匝道又有车流交织冲突,经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和动画仿真推演,调整了沪闵高架转内环的长实线,增加了匝道上的蓄车空间,并优化了车道提示牌让驾驶人更加明确车道指引,同时增加警力加强高峰时间“上下联动”管理。措施实施后,沪闵高架东侧主线(柳州路至漕宝路)及龙漕东上匝道工作日早高峰平均通行流量较改造前提升约10%,平峰时段平均车速也提升15%。
除了肉眼可见的道路标志标线的优化调整,基于大数据感知分析的智能交通“易的PASS”系统成为上海交通管理背后的新神器,在处置突发事件、缓解道路拥堵、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2024年以来,上海交警不断探索拓展无人机在交通管理中的实战应用,推进可视化指挥、异常拥堵情况发现、辅助交通违法查缉、辅助事故快处快撤等场景应用,不断提升警情发现处置效能。在科技助力下,“让市民更容易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愿景,正在上海成为现实。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4年第12期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