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4
01-08
交管动态
打印
交通沙龙|共同守护学生平安出行
文|本刊记者 李佳芯 图|由受访者提供

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守法出行意识,是打造文明、平安、有序交通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群体。《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6)》近期印发,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视频会,就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进行部署,指出各地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公安机关的专业化指导作用,切实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管理职责,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守护学生交通安全的工作格局。如何从教育发力提升交通参与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水平?在第十二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到来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雷军。



本刊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有什么意义?


马雷军:安全素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其他公众安全教育相比,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不仅决定了当前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水平,还决定了未来几十年公众整体的安全素养。如北京市近两年在中小学校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有效防范了特殊猝死事故,更显示了社会对生命的尊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在学校教育当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目前很多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安全教育因没有课时、教材等,只能走走过场,很难促进中小学生安全素养的提升,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道路交通事故在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中占比较高,对中小学生安全的威胁较大。而在这些事故中,因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引发的事故占比较高。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在于自身安全意识的养成,更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行动。因此,通过结合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对于提升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知危险、会避险的能力,增强全社会关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程度,支持、参与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本刊记者:您认为,应如何通过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不断提升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素养?


马雷军:我之前做过一个调研,结果显示,学历提升并没有增强相关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

甚至高学历人群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引的频率高于一般人群。这个调研结果使我们反思,学校教育在提升公众交通安全素养方面,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首先是对生命的敬畏。很多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往往都是责任人对于生命缺乏敬畏心。生命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财产,再紧急的事情、再珍贵的财产,也无法超越生命的重要性。

其次是法治教育。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对交通法律法规的漠视甚至违反。如何让人们从小建立对法治的信仰,对规则的遵守,是当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再次是正确的安全观念和安全知识教育。例如,墨菲定律提醒我们,不安全交通行为必定会引发事故的发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因此,对于一些危险的出行行为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另外,针对中小学生步行、骑行、乘坐各种车辆等相关安全知识都是需要学

校安全教育关注的。

最后是建设安全教育基地。因为条件限制,一些中小学校在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或者其他安全教育时,往往因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让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如在公交车出行安全教育中,学生若能够在仿真的公交车中实际演练,效果肯定更好。因此,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兴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本刊记者:站在新的起点上,对于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您有哪些建议?


马雷军:首先,学校安全教育应当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如果一所学校的安全教育没有课时、教材、师资、设施的保证,其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只能是无米之炊。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在广西梧州,有的学校建设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学校,让所有的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实时体验交通安全教育,还对周边学校发挥了安全教育基地的作用。

其次,全社会都要关心、呵护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全。因为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全社会对于他们的出行安全给予特别关注。另外,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公共教育基地建设也应当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同时,2022年颁布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规定》也特别要求,学校的法治副校长要专门针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

再次,家庭安全教育不能缺位。家庭安全教育是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获取、安全素养提升的重要来源,不能认为安全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因此,家长应当承担起相关责任,通过适当的方式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同时,家庭不安全的交通行为、出行方式不仅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会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观念。

最后,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小学生出行安全的制度设计和硬件建设。例如,针对中小学校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安全问题,如何有效整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学校老师、社区人员和家长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守护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在一些车辆密集的学校门口,如何通过标准化的硬件建设,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3年第12期

本版编辑:赵曼

校审:李秀菊 李佳芯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