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3
10-09
交管动态
打印
专访|乘势而上 主动变革 守护甬城平安——访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交通警察局局长杨国胜
文|本刊记者 李佳芯 通讯员 徐莹莹 王波图|宁波交警提供

浙江宁波,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港口城市,交通发展日新月异,正焕发出现代都市的璀璨光芒。面对道路里程、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交通流量的持续增加,宁波交警以推进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为导向,不断强化科学防治、精准管治,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202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6.09%,2023年上半年同比再下降34.16%,交通健康指数继续排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宁波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交通警察局局长杨国胜。


杨国胜局长(中)检查指导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交通保障工作


本刊记者:为筑牢道路交通“安全网”,宁波交警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杨国胜:宁波交警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作为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实践。2022年以来,以道安办实体化运作为主要抓手,把排查治理每一项风险隐患作为筑墙之基,不断提升道路综合治理的系统化和覆盖面,并构建完善了交通事故预防“六必”机制,即实施伤亡事故“领导干部必到”、道路隐患“综合施策必治”源头风险“精准发力必防”、重点乡镇“挂牌驻点必督”、交通违法“常态严管必纠”以及危重伤员“警医联动必救”,有力推动了宁波市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面对农村交通安全领域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宁波交警对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地区道路条件,并实施标准化改造模式,全力为农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2022年以来,开展了两批33条样板路的建设工作,多地成功摘除了亡人事故多发的帽子。比如,位于镇海区的九龙大道,沿线有8个村庄,是村民进出的主要通道,治理后亡人事故同比下降85.7%,伤人事故同比下降45.3%。溪南线是奉化溪口的“网红”山区公路,治理后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近三成,且未发生伤亡事故。这些得益于宁波交警从创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隔、封、亮、建、透”五字诀工作法。所谓“隔”,即科学增设道路隔离护栏等安全设施,保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防止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封”即合理封闭、归并或缩小道路沿线的开口、道口;“亮”即保障路口照明亮化到位;“建”即对交叉路口等重要点段进行精细化的渠化改建,有必要的增设交通信号灯及路口减速设施,使其更符合安全通行需求;“透”即对遮挡视线的绿植、灯箱以及广告牌等进行系统清理,提升安全视距。从今年开始,宁波交警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省县道“穿村而过”点段的治理工作,共梳理出832处点位,并将利用3年时间开展攻坚治理。

针对医药费未落实而影响事故伤员及时救治的问题,宁波交警会同财政等部门大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综合保险改革,为危重伤员的抢救、治疗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受理申请垫付267起、困难救助5起,累计垫付金额超过1500万元。

此外,宁波交警在拓展交通安全共治自治上想办法。比如,以国省县道、网红景区沿线的村社为重点,组织当地党员干部、热心村民建立交通安全志愿协管队伍,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目前已组建1351支志愿者队伍,参与人数超过7400人。在2341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交通安全门岗,对驾驶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进行劝导,把事故隐患消除在企业大门内。

接下来,宁波交警将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建立标准化治理体系,总结固化近年来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工作经验,梳理形成标准化体系,确保这项工作久久为功、取得长效;二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建设“甬安行”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研判治理平台,汇聚、融合多方数据,实现交通安全隐患的精准分析和主动预警,并建立任务可流转、过程有监管、效果有评估的全闭环治理体系,努力使宁波市事故预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本刊记者: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宁波交警如何推进城市交通管理服务精细化?


杨国胜:为全力提升城市出行品质,宁波交警主动顺应群众期待,以智慧化变革为切入口,不断挖掘城市交通管理潜力。

今年,宁波交警以服务为导向,升级优化交警综合指挥平台,完善具备指挥调度、信号控制、执法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的交通管理系统。整合交通大数据资源,打造具备态势精准感知、情报主动报警、资源高度集成、时间快速处置和信息便捷服务五大应用能力,深化城市交通数字化治理。

面对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求,宁波交警努力让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变得更“聪明”,把原来的“绿波带”拓展为“绿波网”,使绿波的设计和改造更具系统性。具体来讲,高架圈的地面道路负责引流,主干道路负责疏散,并做好东部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微循环,实现交通信号控制最优化。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新增优化“绿波带”道路137公里,累计建成“绿波带”177条、总里程超过480公里。同时,在市区137个重点路口建设联网的可变车道控制系统,并探索应用自适应技术,根据流量、车道占有率等指标,智能化地调控车道设置。此外,通过数据模型等技术,定期对城市交通运行状态进行“体检”,项目化推进交通堵点“一点一方案”治理,并配套采用慢行交通一体化、停车管理智慧化、校园管理精准化等手段,多措并举地做好疏堵保畅工作。

为了让群众感受到更便捷的出行服务,宁波交警对车驾管服务再升级,实现从新车上牌、检验、转让、注销“全生命周期”的便捷化服务,从原来的“一件事”办理转变为现在的“一类事”解决。借力科技翅膀,努力把各类数据的价值扩展到其他民生领域。例如,利用精准引导模型,通过对卡口过车数据的清洗、梳理,区分出高频车辆和过境车辆,然后针对道路施工、恶劣天气影响改道等情况,对目标车辆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提醒。截至目前,这套模型已为2000多万驾驶人提供了引导服务。



本刊记者:在警务机制改革方面,宁波交警有哪些实践?


杨国胜:当前,交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但警力难以有效增长、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因此,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改革要效率是必由之路。宁波交警以此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推动公安交管警务机制的整体转型。

早在2017年,宁波交警便组建了交警铁骑队伍,灵活机动地实施路面巡逻、执法管理、警情接处、服务群众、应急处突的勤务模式,目前已是一支近千人的队伍。交警铁骑实施网格化勤务,以中队为单位划分为三级网格,通过同时兼顾辖区重要道路管理连续性的特点,按照“铁骑民警+铁骑辅警”的“1+X”模式编组进行高频率的主动巡逻,提高违法行为的主动发现率,及时处罚或劝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做到了“勤务跟着事故、警情、流量走”。现如今,宁波交警依托全领域支撑,持续推动勤务安排精细化,建设了综合勤务管理系统,针对营房勤务、站点岗勤务、巡逻岗勤务、网格勤务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实时警力精准统计和自动预警。

人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提升宣传精准性是交通管理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为此,宁波交警探索搭建“精准溯源——预防性执法系统”,通过数据归集、综合研判,对交通参与者实行“三色画像”和赋星管理,筛选出重点人、重点企业,通过警务通下发给网格责任民警,入企、入村、入户开展精准宣教,实现闭环治理。今年以来,对全市老年人群体进分色赋码,并开展精准宣教18万余人次。期间,为做实做精宣传,创立了短信宣、上门宣、阵地宣等七类宣教方式,并设定了一套标准宣教流程,确保工作不走样。针对黄码人员,发信息告知其前往附近智能岗亭接受安全教育,对未按要求接受教育的人员及红码人员上门实施“三个一”宣导,即开展一次见面约谈、观看一次宣教视频、签订一份守法承诺书。这种精确定位、溯源上门的方式,让当事人受到极大的震撼,一对一的精准教育方式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以今年外卖行业为例,骑手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查处数同比下降52.4%,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63.4%。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3年第9期

本版编辑:赵曼

校审:李秀菊 李佳芯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