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
建设智慧城市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解放市民的“体力”,第二个层次是增强市民的“智力”,第三个层次是让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安心安全安逸,达到“身心愉悦”
观点2
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建筑、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都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数据的监测感知和实时捕捉等“软件”也同样重要
观点3
既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人才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又要利用资源禀赋,引进和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为建设更加智慧的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2月10日下午,首届科技协同国际创新论坛在成都举行。在围绕“建设智慧城市”展开的圆桌对话中,这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老话”,却成了大家首先达成的共识——建设智慧城市,应聚焦美好生活,让城市更“安逸”。
围绕这个话题,宜宾市副市长薛庆、内江市副市长陈建军,同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继、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维荣、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发展咨询部主任肖国华进行了探讨,既有新理念,也有新招数。
聚共识让城市更加宜居
“成都有个说法叫作‘安逸’,这应该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任福继说,建设智慧城市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解放市民的“体力”,第二个层次是增强市民的“智力”,第三个层次是让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安心安全安逸,达到“身心愉悦”。
任福继长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在他看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达到以上三个层次。“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去代替更多的劳作,可以实现第一个层次。”任福继说,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还可以参与数据分析、报表整理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帮助智慧城市达到更高的层次。
“建设智慧城市,我们中国的科技水平很高,国外往往也要请我们的企业参与建设。”陈建军说,相对应的,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城市规划建设更加注重市民的居住舒适度,这样的理念也值得我们借鉴。
“让环境更优美、城市更宜居,也应该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薛庆说,宜宾市正在为此努力,“我们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断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他介绍,动力电池产业在当地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建成了这个领域的全球首个“零碳工厂”,正在积极建设“零碳园区”,未来还要努力向“零碳城市”迈进。
支实招硬件软件都要跟上
“我们走了很多地方,红绿灯一等就等半天,刚过了一个红灯,下一个又是红灯。”陈维荣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智慧城市,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陈维荣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在他看来,打造智慧交通系统,应该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环节之一。“现在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实现。”陈维荣说,例如解决红绿灯难题,就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把各类交通信息收集起来,对时间段、交通流量进行测算建模,在此基础上把交通控制得更好更优。
“建设智慧城市,硬件、软件都要跟上。”肖国华建言,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建筑、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都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数据的监测感知和实时捕捉等“软件”也同样重要,“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基于一些模式模型化分析预测的系统,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
“人才是根本保证。”任福继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创新,最终都需要人才来推动,所以没有好的人才积累,智慧城市也难以建成。因此,任福继建言,各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既有的人才优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利用资源禀赋,引进和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为建设更加智慧的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网/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作品(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10-671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