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肥东县包公镇青天路。包公镇供图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以来就是民生要义、经济命脉,维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承载着社会的发展重托。
打开合肥的交通地图,纵横交错的交通线网密密麻麻,境内高速、高铁、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四通八达,铺就了一条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腾飞之路,正成为推动高发展强劲的“动脉”。
形成“四站格局”迈向“时钟型”高铁大枢纽
合肥是“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沿江通道的重要交汇点,全国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
目前,合肥已建成合宁铁路、合武铁路、合蚌高铁、合福高铁、合阜高铁、合杭高铁、合安高铁等7条高铁。截至2021年6月底,合肥市建成运营普速铁路合计360.3公里,建成运营高(快)速铁路合计524.3公里,铁路网密度达772.9公里/万平方公里,建成高铁里程和密度均居长三角主要城市第一位。
在建项目中,合肥市在建合新高铁,计划2024年6月建成,沟通胶东半岛方向;在建巢马城际,计划2025年通车,连接南沿江高铁,加密沟通上海方向。在建高铁合计里程62.6公里。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还将实施沪渝蓉高铁合肥-上海段、沪渝蓉高铁合肥-武汉段、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安康高铁、合肥-池州城际(庐江-池州-黄山-温州)等4个大通道项目,加密沟通东向、西向、西北、东南等4个方向,合计高铁里程约180公里。
“已建在建和将建的13条高铁线,将形成对外13个方向超‘时钟型’高铁辐射网络。”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合肥市发改委获悉,合肥铁路枢纽将布局合肥站、合肥南站、新合肥西站三大主客站,计划扩建肥东站,构建东部客运新枢纽。届时,合肥铁路枢纽将形成“四站格局”。
五纵七横打通“毛细血管”内循环
如果说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是“大动脉”,那么城市道路、农村道路就是“毛细血管”。
提及合肥市的南二环路,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堵”。尤其是南二环路与金寨路、合作化路的交口处经常拥堵不堪。而这一情况,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得到改善。
8月23日,人民网安徽频道在合肥市南二环高架桥跨越金寨路、合作化路高架施工现场看到,桥面目前正在进行沥青铺设,进入收尾阶段。
“待沥青铺设完毕后,将开始标画路面标线和建设其他附属实施,并解除地面围挡。”合肥市重点局畅通二环(西南环)工程项目负责人秦超介绍说,今年国庆节前市民有望迎来主线桥的放行通车,更加通畅的合肥路网指日可待。
路网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如今,加速形成的“环+放射+方格网”的路网结构不断拉大着合肥城区的版图,缩短着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
自2006年以来,合肥已建成城市快速路里程162公里。2021年,城市快速路建设力度空前加大,75公里快速路同步推进。
到“十四五”期末,合肥市建成及在建快速路里程将达500公里,届时,基本形成“五横七纵、多向加密”规划快速路网中的“五横七纵”格局。
建设“四好农村路”当好乡村振兴“先行官”
北宋清官“包青天”包拯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在他的家乡肥东县包公镇,也有着一条“青天路”。
“山路十八弯”。青天路山路蜿蜒曲折,旁侧红色的人行道与周围的青山相得益彰。
据了解,青天路是肥东县重点工程包公文化园内的一条主干道路。兴建于2017年,全长5.2公里,起点连接S326省道,经包公文化园、潜龙宫,最终到达安徽省省级美丽乡村——岘山社区。
“自打青天路修通后,村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做到了‘把路修到家门口’。”包公镇人大副主席包武全介绍,作为景区内的主干道路,青天路将包公文化园的三大景区串联起来,能给包公镇、给当地的群众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悉,“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连片成网并向进村入户倾斜,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城乡双向畅通的循环格局。到2025年,完成县乡村公路提档升级1200公里。
四通八达、内联外畅、串联成网……多项成果见证着合肥交通守正创新、勇开新局的五年。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合肥市将继续“打通主动脉”,织密“毛细血管”,加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合肥交通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