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公路交通防灾减灾救灾提出新的要求。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担当,采取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保障了公路出行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灾害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明确九项重点工程。其中,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数为九大工程之首,国务院专门成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该项工作。
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成立部普查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支持,发动全行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按照国务院普查办工作要求,在今年4月底,全面完成了数据采集和汇交任务。经统计,公路承灾体普查完成全国各类公路调查里程达513万余公里,采集各类数据457万条,普查进度和数据质量均位于各行业前列,得到了国务院普查办的高度认可。
这次公路承灾体普查在公路养护年报数据基础上,对公路路线、桥梁、隧道共计425万条基础设施数据进行了补充完善,重点补充调查了抗震设防等级和防洪标准等指标,此外还新采集了高边坡基础设施9万余处,重点调查了高边坡的类型、位置、高度等基本信息和排水、防护设施等信息。本次普查还对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沉陷与塌陷、水毁等5类灾害风险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包括灾害点位置、范围等基础信息,各类灾害历史发生时间、处置情况、道路断通情况及危害程度等信息,以及灾害发育程度、结构物破损情况等现状特征,根据这些信息,形成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据统计,共采集灾害风险数据22万余条,初步形成了公路行业灾害风险数据库,掌握了自然灾害风险分布,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效指导。
公路行业拥有一支日常管理养护队伍,熟悉各项属性信息,了解自身管养路段的风险点和薄弱处。这次普查,交通运输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现场数据采集任务交由基层日常管养队伍完成。通过科学制定技术指南、合理简化调查项目和评价指标、图文并茂给出正误示例,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基层人员快速掌握了填报要素,有效保证了普查进度与质量。普查形成的标准技术体系和人才队伍,为自然灾害防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防治措施提升灾害防治能力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交通运输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扩大资金投入,科学开展公路灾害防治,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举措。
防控灾害风险源头。倡导“地质选线、环保选线”的新理念,在路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加强对路线走廊带的灾害风险评估,从源头上发现公路灾害,严格设计审批,尽可能通过绕避和有效的工程措施防治公路自然灾害。
提升工程防治水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充分发挥科技对防灾减灾工程的支撑保障作用。近年来组织开展数十项灾害防治相关课题,深入探索公路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完善灾害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公路自然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科学开展防治工程。采取先试点后推开和典型示范工程的方式,在国省干线公路自然灾害频发路段,增设和完善灾害防护设施,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的构造和防排水设施进行综合处置。同时组建技术专家组,对防治工作进行跟踪研究,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全国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设计、实施等工作。
加强养护管理措施。坚持将公路自然灾害防治与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总结规律,制定措施,着力构建公路自然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要求各地切实加大公路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在每年汛期,根据灾情预警和各地受灾情况,派出工作组帮助开展公路抗灾救灾。
通过一系列防灾减灾举措的持续推进,全国公路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G50沪渝高速公路石忠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20公里路段就发育有崩塌、滑坡、岩溶等多处不良地质,频繁发生的灾害给公众出行安全带来极大威胁,2017年以来,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建立“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同时开展灾害防治和高风险边坡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理该路段边坡隐患点7处,有效减轻了该路段的灾害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类似这样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处置公路沿线灾害路段3万余公里,公路沿线自然灾害发生率大幅降低,易发、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逐渐增强。
推进储备中心建设强化公路应急体系
交通运输部持续推进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截至去年年底,河南、四川等省(区)14处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已投入运营。国家公路应急储备中心的建成使用,有效提升了公路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2014年以来,在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处置、京昆高速公路雅安段姚河坝大桥垮塌、“7·21”河南郑州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国家公路应急储备中心的大型专业抢通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应急处置。储备中心配备的新型专业装备和形成的实战工法,为地方公路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了积极有益借鉴,示范引领效果显著。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积极编制地方公路应急储备体系规划,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现已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三级公路交通应急储备保障体系,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布局方案》,在原布局方案的基础上加密布点,重点加强对灾害易发频发区域、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和重点经济发展区域的覆盖辐射。明确到2025年,储备中心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加统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协同、更可持续的公路应急储备体系,形成“6+30”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体系,进一步夯实公路交通抗大灾防大灾基础,筑牢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网/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作品(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10-671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