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2021
01-22
安全专题
打印
王长君: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要避免成为工程技术的巨人、科学精神的侏儒!最新推荐
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的发展应用,给交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转变,但同时也存在大量技术应用、持续资金投入与预期、应有效果不匹配的情况。为加快推进“十四五” 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
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的发展应用,给交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转变,但同时也存在大量技术应用、持续资金投入与预期、应有效果不匹配的情况。为加快推进“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确保交通管理规划有效实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又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对此,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在公安部交管局实战练兵大讲堂中进行了专题讲解。下面言究社将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image.png




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反思



1.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的发展应用给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等多方面交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状况仍不容乐观,在安全、畅通、有序等方面仍面临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2.城市交通拥堵频发,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精力。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死亡人数较多的大事故数量明显下降,但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呈增长态势;相对而言城市交通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好,但城市交通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占比却持续上升。根据“海恩法则”,特大事故降低,整个事故三角形应变小,但实际上这个三角形中“安全隐患”这一项没有应有的减少,原因在于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明显下降,导致道路交通秩序整体仍然比较混乱。


3.道路交通管理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问题与交通管理科技发展中大量使用高新技术之间存在反差,大量的技术应用、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否取得预期、应有的效果,值得反思。

4.高新技术驱动的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特别是交通管控), 需要依赖一定的基础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高新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管理时,应充分依托、有效结合道路交通的基础交通理论和基本交通规律。


5.传统的交通工程技术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道路及管理设施基本通行能力和保障能力首先要靠交通工程技术,否则基础不扎实,再多、再好的技术应用也会大打折扣。人工智能应用需要结合交通工程,更无法替代交通工程,就像交通工程建设是建立在土木工程基础上一样。


6.实时交通流量采集是否到位?无论是传统的交通工程技术,还是智能交通管控技术甚或城市交通大脑,都依赖全面、精准采集实时交通流信息,准确了解、掌握实时交通状况。据调查统计,目前交通流量采集缺失、数据无效现象严重;交通流量检测方式多种,但能有效采集数据的很少。


7.是否准确认识道路交通管控的本质?交通管控的本质是解析各类交通流基本规律、降低交通的不可控性;交通的不可控性主要源于人的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因此,交通管控的目标不是路(路口、路段)、设施(信号灯、标志标线)、车(行驶或停放),而是人(驾车人、步行或骑车人)。即交通管控的本质是解析人所导致的交通不可控性,并服务人的出行。


8.要有效降低人的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需要培育良好规则意识的出行环境。众多交通参与者仍然是非机动化出行时代的出行意识和习惯,应逐步将严格按基本交通规则出行作为刚性要求;交通执法除了针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应加大对路权、基本通行规则的关注。

9.要有效服务人的交通出行,需要从服务机动车出行转向服务人的出行。随着机动车增长率降低,在新发展趋势下,从交通发展规律而言,“以车为本”无法永远满足机动化的需求,“以车为本”的道路交通智能管控难以发挥作用。



“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建议




10.“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应注重追本溯源、夯实基础、系统优化、规则出行、跨域融合等,应特别关注交通组织优化不到位、交通流量采集不实、规则意识缺失、跨域融合差的基础性问题。

11.追本溯源即准确把握道路交通管理科技的内涵(本质)。“科技”包含科学和技术,一个精神层面,一个物质层面,应以科学的精神来应用技术。科学精神的内涵在于按客观规律办事、有扎实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也就是说新技术“要不要用、怎么用、为谁用”要考虑到位。

12.夯实基础的关键在于要重视道路交通基础技术的研究应用。保证全面、详实的实时交通流量采集,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挖掘现有各类交通流检测技术的有效利用,用好现有线圈、红外、视频等检测数据,利用浮动车数据对信号控制优化辅助,在信号控制中探索应用卡口数据、车联网数据等新数据源的技术和方法;二是重新重视研发应用可靠、有效、高性价比的交通流采集技术,以“实用性与有效性”为研发应用原则,在技术选型上,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及成本,考虑各种检测方式的优势以及适用条件,细化各类检测的技术规范、规定等,不应一味崇拜技术先进而不计经济成本。

13.系统优化包括科学合理的时空交通组织和优化协调的管控与诱导,以传统交通工程技术为支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优化交通组织和控制。宏观层面的系统优化包括:科学合理分配交通用途的土地资源;以“完整街道”“道路瘦身”等理念为指导;增加公共汽车、非机动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的出行空间;引导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转变。微观层面的系统优化包括:科学梳理车辆、行人等通行空间;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精细优化路口路段交通渠化;交通信号控制。

14.规则出行即通过系统手段稳步提升交通安全意识。以规则意识为核心的培训考试和宣传教育、工程技术、管理执法,减少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降低交通系统运行的不可控性。

15.需要一场全社会的“规则意识”启蒙行动,构建“路权-规则”为核心的机动化交通环境,包括加强培训教育,构建“路权-规则”为核心的培训考试和宣传教育体系;规范交通管理设施,科学设置交通设施,特别是隔离设施和安全设施,用规则和设施规范“选择”,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加强现场执法管理,充分发挥“电子警察”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路面现场教育纠正和处罚来强化执法的根本目的、提升震慑力。

16.融合发展包括跨域信息融合和共享便捷交通服务。从支撑执法管理为主向支撑执法与服务并重转变,进一步强化数据融合与共享服务。

17.从基本交通规律与先进理念方法的融合,传统交通工程技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交通工程师与数据、算法专家的融合,充分实现“人-机”智能的结合与协同,与更大范围的ITS、车联网等深度融合等多方面实现不同领域思路方法、不同类型数据的跨域融合。

18.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多源数据汇聚驱动使得两者逐渐深度融合。在现阶段“智慧交通发展阶段”,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深度融合、集成应用,衍生出新的系统和应用,并且现在这种融合的趋势和进程正在加速。

19.数据融合支撑交通管控与服务,交通事故、交通运行、路面执法等数据以及路网结构数据深度融合有助于深度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和交通管控。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