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清晨七点四十分左右,南通市区崇学路、桃园路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段。台风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担心下雨的家长们选择汽车送孩子上学的明显变多。作为南通市区在校师生最多的校区——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东南两侧的校门却紧邻着两条并不宽敞的道路,周边还有密集的居民小区,尽管如此,车流还是在井然有序地前行,没有拥堵、没有喧哗,甚至没有鸣笛。在交警、城管、导护老师、志愿者的“护送”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迈入校门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从2009年起,属地社区与学校一起,通过联合辖区相关部门,用12年时间,终于寻觅出一条破解校园周边上、放学高峰期拥堵的长效管理之策。
缘起:一附迁址,新城区引来“车水马龙”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迁址三角桥社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但是,上、放学时段校园周边交通压力也日渐显著,成为了家长及校园周边居民关注的重点。”狼山镇街道三角桥社区书记赵艳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一附新校区建校初期,其实周边居民就有所反映了。一年级新生16个班一千多人的一齐涌入,再加上周边小区居民的入住,那时的学校主干道已慢慢呈现出车流、人流压力。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学校在2014年达到全年级满负荷建制,接送问题、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由于周边没有合适的停车区域,校门口接送学生的车流量大,部分家长车辆乱停乱放、随意调头,时常导致道路堵塞,给学生的出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通师一附校长陆胜利说,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也组织了家长志愿者上路维持秩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学校的单打独斗,已无法彻底解决“车水马龙”带来的交通问题。
破题:校地联手,高峰车流渐入“水到渠成”
问题面前,校地多方走到了一起。在自治共管的大前提下,社区、学校与属地交警、城管等多部门,并加入家长志愿者,共同构建了“护学联盟”。社区牵头社会力量,发动党员、邻里居民志愿者和辖区共建单位,为“护学联盟”提供最基础的人力、物力资源;学校发动学生家长参与“护学联盟”行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交警在学校周边路段进行指挥、管控、分流、疏导,对车辆抢道、随意掉头、乱停乱放等涉校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清理和联合整治;城管整治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违规发放小广告、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等行为,规范市容环境秩序……
2014年8月,经过校地与交警九大队共商协商,明确了学校周边上、放学交通疏导方案,确定在崇学路、桃园路划出分时段单行道。“学校在开学前,第一时间通过家校平台将交通疏导方案发送给了每位家长。报名当天,每位家长还收到了详细的‘接送’地图。”陆胜利说。社区也通过小区公告栏、业主群以及相关官方发布,将疏导方案发送给周边小区居民,为他们的正确、合理出行提供参考和引导。
“每年开学季,新生家长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接送习惯,我们社区都会组织力量在学校南门、东门开展‘护苗’行动。”今年9月1日,赵艳一如往年组织12名社区工作人员配合交警、城管、志愿者等力量,在学校门前分班轮岗,给孩子拿书包、搀着孩子进校园、进行车辆疏导。“把孩子安全地送进学校让家长放心,引导家长迅速疏散不在学校门口聚集,这就是我们的主要职责。”
升华:联盟成立,志愿力量成为“源源活水”
“效果是明显,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得到了彻底解决。最可喜的是,除了家长的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也加入其中。”陆胜利对65岁的张凌秀阿姨印象尤为深刻。“四年多来,每天都能看到她,在学校东大门参加志愿服务,风雨无阻。”
张凌秀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看着校门口有这么多人在为孩子们付出,我不能袖手旁观啊!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发挥一点点余热。每天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我特别开心,把他们安全地护送进学校我更加开心。”
如今,像张凌秀这样的志愿者已经越来越多,“护学联盟”的服务也在不断延展。“最近几年,我们在提供通师一附护学服务的同时,开始主动对接辖区南通第一初级中学,联合辖区部门单位,一起助力中考。”赵艳介绍说,每年逢中考期间,“护学联盟”的志愿者就会头戴小黄帽、身着红马甲,准时来到南通第一初级中学门前的“爱心护考驿站”,开始全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协助交通疏导,排查周边噪音,引导考生入场,维持考点秩序,为考生和家长免费提供考试文具、矿泉水、雨伞、一次性雨衣、扇子、应急降暑药品等,尽心尽力为考生、家长做好相关服务。
“志愿服务的最大功能不仅仅是提供服务,而是通过志愿者的榜样魅力和切身的社会感受,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会的自治自管之中,让问题消弭在居民自我协商、自我约束之中。这才是志愿服务带给我们社会的最大贡献。”赵艳说。(季陆军王菲)